三、3DMark 11预设级别
3DMark Vantage首次引入了四种不同的预设和成绩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极限级(Extreme/X)、高端级(High/H)、性能级(Performance/P)、入门级(Entry/E),分别适合不同档次的PC系统。
3DMark 11继承并改良了这种统计方式,尤其是去掉了几乎没什么人用过的高端级(H),其他三种也有了新的变化:
- 极限级(X):分辨率固定为全高清的1080p 1920×1080,支持极高负载,适用于高端游戏PC,尤其是Radeon HD 5970、GeForce GTX 580这种顶级显卡,并且按照设计在未来几年内也不会辱没“显卡杀手”的荣誉。
- 性能级(P):分辨率固定为高清的720p 1280×720,支持中等级别负载,适用于绝大多数主流游戏PC,比如Radeon HD 5770、GeForce GTX 460之类的显卡,不过发布初期仍然需要高端卡才能跑出流畅的帧率。很显然,这个级别在今后将依然是我们最常见的评定标准。
- 入门级(E):分辨率固定为标清的1024×600,支持低负载,适用于大多数笔记本和上网本,特别是集成显卡。
同时可以看出,3DMark 11预设分辨率已经全部改为宽屏比例,顺应了时代发展。
至于这三种级别的参数配置级别,详见下表:
极限级(X) | 性能级(P) | 入门级(E) | |
分辨率 | 1920×1080 | 1280×720 | 1024×600 |
显存 | 1024MB | 768MB | 256MB |
MSAA采样数量 | 4 | 关 | 关 |
纹理过滤模式 | 各向异性 | 三线性 | 三线性 |
最大AF比例 | 16 | 关 | 关 |
最大曲面细分系数 | 15 | 10 | 6 |
阴影贴图尺寸 | 高(4096×4096) | 中(2048×2048) | 低(1024×1024) |
投影数量 | 高(5个线光源) | 中(4个线光源) | 低(3个线光源) |
表面阴影采样数量 | 16 | 16 | 8 |
体积光照质量 | 中 | 中 | 低(光线步进量减25%) |
环境光遮蔽质量 | 高(采样模式5×6) | 中(采样模式4×5) | 低(采样模式3×4) |
景深质量 | 高 (bokeh纹理尺寸32×32 bokeh半径+33%) |
中 (bokeh纹理尺寸24×24) |
低 (bokeh纹理尺寸16×16 bokeh半径-33%) |
除了三种预设级别,3DMark 11同样支持自定义设置并测试,玩家可以自行调节分辨率、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曲面细分、阴影与照明、景深、色彩等各种参数的级别与质量,不过和3DMark Vantage一样,自定义设置下的测试是不会给出任何具体分数的。
而且要注意的是,如果分辨率改为非16:9的情况,则程序会自动拉伸到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