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攻略秘籍 > 资料 > 正文

《真三国无双》系列无双武将系谱 非无双武将转正猜想

2016-01-13 16:59:35 来源:真三国无双吧 作者:任侠是邓飞 我要投稿

第99页:吴国-诸葛恪

展开

No.03 兴家赤族 诸葛恪

游民星空

  《二代》《重要》

  字元逊,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拜骑都尉,为太子孙登左辅都尉,东宫幕僚领袖。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拜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滥权。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孙綝被杀后,孙休下诏将诸葛恪依礼改葬。

  诸葛恪,成乎其才,败乎其性,要想把这家伙说清除一些,一万字的论文都打不住。其诸葛氏族的光环、天资聪颖的智商以及平步青云的发展履历,注定这个人的在风诡云谲的吴国后期政坛中,没办法笑到最后。正巧本侠今天小有所暇,不妨对这位官二代的风光却又悲惨的人生浅论一二,至于转正与否和如何定位这些问题,相信通读全文的各位也会了然于胸了。

  一、籍父名望——自信与自负的野蛮生长

  还是要从他爹诸葛瑾说起。都说诸葛家兄弟三人“蜀得一龙,吴得一虎,魏得一狗”,而恰恰这位以虎为喻的诸葛瑾,性情最为温和,就连孙权都说“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意思说的正是他不但懂得当官,还非常了解怎样做人。这在以充满着内部纷争的东吴政权中,这是相当高的评价,诸葛瑾与同期的顾雍,都堪称是有大智慧之人臣典范。

  诸葛恪生长在这样一位举国敬仰的干部家庭,自然从一出生就收到周遭人的瞩目。就好比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对我们的恩人或者兄长家的孩子要表现出格外的亲近和关爱,哪怕是违心的和装模作样的。如果恰巧孩子本身还是略有所长,则更免不了一些“公子真是聪明绝顶”之类溢美之词。恰巧诸葛恪就是“尖子中的尖子”,因此父亲的人望加之其自身的聪慧,二者之间互相放大,诸葛恪就这样在整个东吴的赞美声中成长起来了。年少的诸葛恪很清楚,只要自己稍稍略动脑筋,讲出各种类似“诸葛子瑜之驴”的奇思妙想,就会有各种赞美之词不绝于耳,甚至大皇帝孙权都要亲自夸自己几番,哪怕此刻爹爹诸葛瑾的脸色是铁青的,又有神马关系呢?

  也许在诸葛恪的心中,他爹诸葛瑾从来都不是个值得崇拜的对象,他甚至觉得那个远在西蜀,整天为光复中原殚精竭虑的诸葛亮做自己的爹爹该有多好,于是初入仕途的诸葛恪十分讨厌孙权安排给他的典掌军粮的工作(这件事发生在234年,诸葛恪时年32岁仍不具备在官场厮混的最基本的城府),这种情绪甚至被远在西川的万年诸葛亮所捕捉到了。诸葛亮立刻致信给陆逊请他劝谏孙权给诸葛恪调整岗位,而这些事,原本不该是诸葛瑾的责任么?

  教育学上有句话:一切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诸葛瑾是个好官好人这不假,但在对儿子诸葛恪的教育问题上,他还差的太多太多。不知当年诸葛瑾定义诸葛恪““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的时候,自己的脸颊是不是滚烫的。

  二、羽翼东宫——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成年后,拜为骑都尉,孙权派其与顾谭、张休、陈表四人为太子孙登宾友,时称“四友”。

  顾谭何许人也?东吴丞相顾雍的孙子!东吴四姓顾家的杰出新秀!

  张休何许人也?内事不决问张昭的二儿子!当时吴国著名文学青年!

  陈表何许人也?合肥英烈陈武的儿子!吴国特殊部队之一的无难兵的都督!

  这四个人为太子孙登羽翼,可见孙权对诸葛恪的信赖!四人与孙登吃住都在一起,平日也只按朋友理解相处,而诸葛恪作为太子孙登的首席宾友,将来的政治前途一片大好。

  229年,孙登正式成为太子,在武昌(荆州地界,主要总督吴国东线)开府,这时候一个巧妙的人事安排出现了。也许是早就对诸葛恪性格上的缺憾有所提防,也许是虑及诸葛恪的才能还未经过实战检验,总之孙权安排了陆逊移防武昌来辅佐太子孙登,而诸葛恪虽然加为左辅都尉,然而实际还是毫无兵权的宾友性质,加上尚书是仪、步骘等其他东吴重臣投向东宫怀抱,由于这些人的“插队”,诸葛恪的地位滑落至的三号乃至更低。

  为了检验一下诸葛恪的成色,234年,孙权开始了对他的考察,让他接替去世的徐祥总督粮草,要知道督粮虽然看似不重要,其实这是为帅者必须仔细研读的第一课,而诸葛恪显然觉得这第一课太过“小儿科”,以至于孙权接受诸葛亮的建议,给他调换为带兵工作,这一节,诸葛恪觉得自己赢了,其实,他输了。

  有了兵的诸葛恪终于能够实现他的征伐四方的理想了,他的第一目标就是要征服丹阳郡(今安徽宣城、芜湖、铜陵、马鞍山、到江苏南京、镇江的大片地域)!显然诸葛恪是做过功课的,他对丹阳郡和丹阳兵相当了解。

  史料记载“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可以说三国前期的各大军阀,都跟丹阳兵有过交集。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孙策创业初期,也是靠着500丹阳兵起家,逐渐扫平了江东各郡。还有一部分丹阳兵,成为爱吃生鱼片的广陵太守陈登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同样,丹阳郡的民风也是非常之彪悍,东吴历任丹阳郡守都是一流猛将,太史慈、韩当等,孙权的弟弟孙翊竟然在丹阳太守任上被刺杀。

  而此时诸葛恪选择丹阳做为第一个目标,并且许下“只要三年,就可征得丹阳兵四万人”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足见其大胆、自信、以及自负。我敢打赌如果诸葛恪如果是今天的美国人,一定也敢请缨去叙利亚剿灭IS!于是在举国的质疑声中(包括他爹诸葛瑾),孙权同意了!你不是要作死吗?好我成全你,领丹阳太守!给骑兵300!大帝还怕气氛不够热烈,特地让仪仗队诸葛恪举办了送行仪式。。大帝的厚黑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还得说诸葛恪确实有为将之才,其中过程不表了,他用三年时间,降服了丹阳山民达十万余人,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三年四万”这个mission impossible达成了!面对东吴群臣的呆若木鸡,诸葛恪体会到了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般的巨大成就感,以及智商碾压的快感,所谓战争?又比辩论应机那种事难多少呢?

  孙权也是爽快人,对诸葛恪的功绩没理由不进行嘉奖,拜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诸葛恪时年34岁。孙权则对这个迅速崛起的年轻人不以为然,只要你敢秀,我就敢赏,至于这些名利将来有一天压垮了你,那是你自找的。

  三、托孤重臣——俾睨天下我为尊

  说诸葛恪完全没有政治头脑,那是诋毁他,至少40岁之前诸葛恪表现的还算合格。

  诸葛恪敢于主动与对自己有成见的丞相陆逊进行沟通,袒露心迹,以取得对方的支持和理解。不久陆逊死后,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

  241年,东宫太子孙登病逝(33岁),晚期孙权信奉了“制衡大法”,又对公主孙鲁班的无度宠爱,新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却又暗中扶持鲁王孙霸,导致孙霸对皇位有了非分之想。于是吴国进入了二宫之争时期,这是朝臣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两方,互相倾扎攻击,轻则发配,重则杀头。二宫之争时期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东吴名臣数不胜数,吾粲、张休直接被处死,顾谭、顾承兄弟被流放之死,陆逊含冤而死,驸马朱据(孙鲁育的老公)先贬后杀,鲁王一派的步骘、驸马全琮也早逝与这个时期;同时没有卷入内斗的丞相顾雍、大都督朱然、诸葛瑾等也大批病逝,最后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赐死,而年幼的孙亮被立为了太子。整个两宫之争给吴国带来的打击是灾难性的。

  作为“四友”中仅存的硕果,以诸葛恪的脾气秉性,能平安度过这一时期,绝对是有其政治智慧在里面的。他的策略就是明哲保身,这一招他是跟他爹诸葛瑾有样学样,他甚至不惜毒杀了亲近鲁王孙霸的亲儿子诸葛绰,可见诸葛恪真有枭雄的潜质。

  251年,孙权病重,群臣都推荐诸葛恪为辅政大臣,而孙权则对从小看着长大的诸葛恪太为了解了,这个人刚愎自用的性格怎可托付后事?然而经历的长期动乱,东吴根本没有合适的人才来继承后事,于是在孙峻的建议下,孙权只好托命与诸葛恪,实在是没有更好人选了。

  孙亮即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民众无不高兴。大有成就千古一相之势。

  这时吴国再也没有人能阻挡诸葛恪的步伐了,秉承诸葛一族的优良传统,诸葛恪对北伐这件事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诸葛恪很聪明,我才不像姜维一样傻乎乎的大张旗鼓的北伐呢,我只要在两国交界处的东兴,开建工事,魏国就必定会趁吴主新立自动送上门来,到时我两翼出兵包抄,攻取三郡,手到擒来!

  252年,果然司马师带着司马昭、胡遵、诸葛诞、毌丘俭、王昶等豪华阵容攻来了!诸葛恪则率领丁奉、吕据、留赞、朱异等一战成名!同时也直接引爆了诸葛恪那颗自负的心!他甚至认为,在他的神机策划下,板荡中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四、急剧坠落——赤落黄泉应为鉴

  这时诸葛恪已经50了,他认为老天留给他的时间不会太多,因此他要加紧建功立业的脚步。

  东兴大捷次年,诸葛恪决定正式伐魏!他甚至引经据典,引用“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之类说辞来对群臣晓之以理。以他的决定聪明,他应该想到东吴这些官员本就是江南人士,对于统一北方这件事他们兴趣应该是不大这一点,然而此刻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群臣的想法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我决定的事就是国家意志!跟你们讲道理也就是给你们个台阶下!于是诸葛恪率领20万东吴北伐。

  说来也巧,本来诸葛恪打算出兵淮南这个魏国最薄弱的环节(淮南三叛大家都知道吧),而恰恰是一向有主见的诸葛恪此时听从了身边一个无名部将的建议,劝他从合肥新城入手!尼玛你不知道东吴在合肥这块土地上栽了多少次跟头么?也许诸葛恪认为“事不难不足以逞其能”,听说合肥很难攻破?看我诸葛元逊给你搞定!

  结果诸葛恪在合肥新城遇到了一个叫张特的名不见经传的守将,还只是个牙将。

  张特率三千人拒守新城,苦战月余,士卒病亡战死者过半。但吴兵仍不能攻克。诸葛恪督师强攻,城池将陷。张特行缓兵之计,向吴军伪降,乘夜修补城防工事,继续死守。吴军士卒疲劳,加上天热和饮水等原因,士卒们患腹泄、脚气病的已经达半数以上,死的伤的随处可见。各营军官所报病人数目越来越多。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诸葛恪的负面情绪在这个时候占据了上风,认为军官们说假话,扬言要把他们杀掉,于是谁也不敢再去汇报。

  后来诸葛恪心里越来越扭曲,甚至褫夺了自己最后一个好战友朱异的兵权,面对一封封劝其退兵的诏书、满营军将的愤恨、以及来势汹汹的司马孚、毌丘俭援兵,诸葛恪愤恨之下,退兵!

  回国的诸葛恪把失利的懊恼和耻辱,一股脑的发泄到朝臣上,导致民怨沸腾,而当初举荐他的孙峻,似乎一开始就料到了诸葛恪的结局。孙峻认为是时候干掉诸葛恪抢班夺权了!于是孙峻对孙亮僭诸葛恪造反,与其合谋设置鸿门宴,诛杀了诸葛恪,夷三族!吴国再次陷入了破坏性不亚于二宫之乱的二孙专权时期。

  诸葛瑾的预言一语成谶,所幸的是当初诸葛瑾将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诸葛乔生子诸葛攀,在蜀汉为官。诸葛瑾一支被夷族后,诸葛攀改宗回诸葛瑾子嗣,也算是延续了香火。

  258年,孙綝被孙休与丁奉诛杀,宣告二孙专权时代结束,诸葛恪也得以平凡昭雪。这么说来笑到最后的反而是诗人丁奉。。呵呵。

  写了这么多之后,我想就算本侠不再探讨诸葛恪如何转正,剧情如何安排,性格如何设置,众吧友应该也能对这个人物了然于胸了吧!实际上诸葛恪能参与的战事,以及其对吴国政权的走向都已经写在上文了。此文还略去了世人在这一时期对诸葛恪和陆抗的一些对比事例,总之我认为诸葛恪很合适作为偏向于暗黑系的吴国大后期,他存在的意义要明显大于他爹诸葛瑾。

  预计转正时间:358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真三国无双7专区

责任编辑:Shy夏夏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文章内容导航
游民星空APP
随手浏览游戏攻略
code
攻略合集
单机游戏下载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