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动画作品的初期讨论阶段,制作人团队最应该考虑的首先是企划目的。在这里,如果是动画制作公司准备的原创动画,它们会先准备一份详细企划书,最好把卖点亮点都写清楚,盈利方式写清楚,写的越详细越吸引人就越容易拉来投资,比如甲铁城的卡巴内瑞。如果是某个动画出品公司的企划负责人,可能就会召集很多人来讨论一个需要满足需求的商业动画企划,比如Aniplex。其它还有诸如某些公司专门的企划部门(日升社),或者版权商的项目负责人之类(集英社),它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完成一份动画企划。
在这里,因为公司和各方面目的的不同,动画出资方式也会有很多的区别,最常见的是制作委员会制度,但是也有其它比如单独出资独霸版权的现象,比如万代和Aniplex。万代一般提供制作经费,日升社做动画,然后万代手握高达版权卖模型,或者给南梦宫那边做游戏,反正怎么样都能赚的盆满钵满。Aniplex更是厉害,经常全资让旗下动画制作公司做知名IP或者原创动画,动画对它而言完全是一部广告片,在它眼中,如何将广告的效应最大化才是应该考虑的事,卖歌,卖周边,卖BD,这些基本就有够赚的了,不行还可以卖动漫角色的周边版权嘛。
投资方第一出资人就是Aniplex,所以和FSN UBW有关的很多歌曲周边都由Aniplex出版发售
于是相对而言,动画制作公司的日子往往不好过,他们或许替别人打工,或许自己掏些钱拉投资制作原创动画,前者至少能拿到佣金,后者一旦弄不好那真是全面崩溃。毕竟原创动画对于动画制作公司而言就是一个广告片,用广告用来推销自己的IP产品,不管什么方式,总之必须把产品推销出去才行,至于能不能赚钱还是看作品质量和完全无法理解的观众口味了。
另外根据笔者所了解的信息,动画大部分应该是卖给电视台播放才对,至于有没有直接购买电视台黄金档位,或者干脆免费播放的例子,笔者并不清楚也不敢确认。当然也有很多电视台收购动画制作公司股份,或者干脆参与一部作品的制作委员会,进而得到在电视台播放动画的权利。
这里我们主要以GAINAX的EVA和WIT STUDIO的甲铁城为例来说说一部动画作品的企划部分。
说起EVA,我们或许得说一说GAINAX。GAINAX在做EVA之前是有一段黑历史的,就是他们做了一部叫做《王立宇宙军》的动画,当时庵野秀明几个年轻人为了做这部动画而成立了GAINAX,笔者是不知道当时他们拿着什么样的一份企划去拉投资,反正找了半天,最后万代答应给了他们经费。有了经费GAINAX就开始托关系拉人,基本都是靠同学关系拉来的人,然后大家一起努力很开心的做动画,然后票房暴死,万代赔了一个亿,从此把GAINAX拉入黑名单。
GAINAX出师未捷身先死,令后续的投资商们望而却步,本来打算就这样解散了,奈何屁股后面欠着一大笔债,解散不了,继续做动画还钱。但是王立宇宙军的失败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件事。
做商业动画。
EVA商业企划书的其中一页,上面介绍了EVA设定亮点和各种吹皮等信息
若干年后,GAINAX在继续扩大的同时也制作了一份新的企划,这份企划GAINAX做的很详细,包括角色设计,能够延伸的产业,发展,看点之类全部一股脑的总结在一起,然后拿着这份企划开始找投资商,这份企划就是《新世纪福音战士》。
过程不清楚,但是GAINAX如愿以偿的拉到了投资,而且还将影响日本动画未来的重要制度发扬光大,那就是制作委员会制度。
注:在这里感谢网友“动画爱好者”在评论区的纠正,关于制作委员会制度,早在手冢时期制作委员会就有了一定的雏形(多方投资制作),然后在宫崎骏的风之谷中首次出现了制作委员会字样(这被看作制作委员会制度的正式诞生),EVA对这一制度的贡献则是因其巨大的成功使得这一制度更加迅速的被推广至普遍,其实谈不上开创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