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造一辆一战坦克 列强要点开哪些科技树?

最后的防线
2016-08-28 20:36:29 浏览:0 0

  1916年9月15日,19岁的英国信号官伯特·钱尼(Bert Chaney),正透过观察缝注视着前线。他的前方是纵横交错的堑壕,在他身后,发动机正传来令人作呕的气息。在令人不安的氛围中,钱尼不断到处张望,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坦克停下了,就像是一头巨兽突然中枪死去。事实上,在这一天,它们的表现比预想还要糟糕——在原定出发的49辆坦克中,只有10辆冲向了敌人。对这种武器,英军指挥官黑格带着轻蔑评论道,“它们休想取代战马和骑兵”。

  然而,仿佛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剩下的坦克仍然在顽强地前行,其中一辆横扫了一条堑壕,钱尼的座车则攻入了村庄,迫使上百名德国人放弃了阵地。就这样,在将军们的轻蔑、车组的咒骂和德国人的狼狈逃窜中,坦克开始了一百年的传奇故事——是世界大战和技术革命,让它离开了绘图板,并出现在了炮火纷飞的前线。

履带

  直到今天,历史学家也无法确定履带的发明者。一些历史学家将此归功于法国人德赫尔曼。1713年,他绘制了一种“新型马车”的草图,其侧面布满了细小的滚轮。但与此同时,另一些人将这项发明归功于英国人查德·埃奇沃思(Richard Edgeworth)——它们在结构上都和履带车辆的传动系统比较接近。

游民星空
法国工程师德赫尔曼在1713年设计的履带,它实际是将一连串的小轮通过皮带连接在了一起,在车辆被拖动时,它们会作为一个整体,围绕着拖车底盘上两侧的木板/轮轴转动,尽管其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但无可否认,它是现在已知的、人类最早的履带设计

游民星空
英国发明家理查德·埃奇沃思设计的履带。理查德·埃奇沃思(1744-1817),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发明家是贵族后裔,毕业于英国的圣三一学院,在有生之年,他曾经发明了一种光学通信系统,和一种可以丈量土地面积的机械,但影响最大的发明,仍然是图中所示的履带,据他本人描述,安装了履带之后,车辆就能“为自己铺路”,尽管他本人并没有看到履带车辆通行于世界的那一天

  不管谁才是真正的发明者,但在诞生之初,这项发明面对的一个尴尬现实是,除了证明设计者天赋异禀以外,人们几乎无法找到它们真正的价值。它的成本太过高昂,一辆履带式拖车的造价是普通马车的两倍;更重要的是,安装履带后,车辆将变得非常沉重,而且只能在少数地形(如沼泽)中发挥作用。

游民星空
1832年,英国人希斯科特(Heathcote)设计的拖拉机专利,其中采用了履带式结构,它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自带动力装置的履带式车辆设计。然而,这种拖拉机却有许多致命伤:首先,它无法解决转向问题(直到几十年后,工程师们才发现,只需要刹住一侧履带,让另一侧履带继续转动,车辆就能原地转向);其次,在驾驶过程中,司机需要不停地向锅炉中加煤;更为不幸的是,这种履带的设计非常原始,其内侧没有任何固定用的锯齿,这意味着,一旦遭遇崎岖或颠簸,履带就有松脱的危险

游民星空
如何让履带车辆转向?19世纪中叶的英国人凯尔(Cale)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在履带上加装横向的滚轮,但这种设计与其说是解决了问题,不如说是让问题复杂化了——它只能被人推着向一侧移动,而且无法调转车头。可以想象,这种车辆面对十字路口时的尴尬局面

  履带被人记起要等到1830年之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很多人试图研究一种代替畜力进行耕作的机械,于是,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以蒸汽为动力的农业车辆——这种车辆也被称作拖拉机。早期的拖拉机就像一个小火车头,当它们在田野中行驶时,即使不会陷在泥里,也会把土壤压得很实,导致农民无法耕种。这时人们才将目光投向了履带,它赋予了车辆更强的抓地力,并将重量从车轮分散到了两条宽阔的金属板上——这保证了它们不会陷入泥泞。

游民星空
1911年,斯科特探险队成员威廉·拉什利在拖拉机前的留影,按照斯科特的计划,这种车辆将和数十头雪橇犬和西伯利亚矮种马一道,为探险队拖曳装备物资,经过两天的行程,这些拖拉机全都出了毛病,不得不被放弃,但它们的表现仍然证明,它们有克服最恶劣地形的能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数以百计的工程师们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重新设计了履带的外形,经过改进之后,这些车辆终于解决了转向困难、履带容易松脱等技术问题。1911年,斯科特探险队甚至将一辆履带式拖拉机带到了南极洲,虽然这次探险以悲剧完结,但这些在冰原上行驶了两天的机器仍然证明——即使在极端环境下,履带式车辆也有能力克服复杂地形。正是基于这一点,一战爆发前,各国军队都试验性地开发了履带式车辆,其中一些用于牵引重型火炮,而另一些则充当了未来坦克的雏形。

游民星空
英军在一战期间使用的霍尔特(Holt)拖拉机,主要用于牵引大口径火炮,这种机械也给了工程师们设计坦克的灵感

动力革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履带的出现,让交通工具获得了越野能力,而这种进步实际上还建立在一场更伟大的技术革命之上——没有动力领域的突破,履带将注定扮演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这种突破并非凭空出现,而是经历了上千年的摸索期。提到动力革命,人们总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瓦特,但他在被跳动的茶壶盖吸引注意力之前1000多年,人们便发现了蒸汽的秘密。在公元前1世纪,亚历山大的希罗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蒸汽动力装置——汽转球。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空心小球固定在支架上,在两侧各安装一个方向相反的弯曲喷口。只要把球内的水加热,蒸汽就会从两个喷嘴涌出,进而带动小球高速转动。

汽转球:人类历史上最早用蒸汽产生动力的发明

  汽转球虽然设计精巧,但只能算作某种高级玩具,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没有需要其推动的机械设备,它几乎不存在任何实用意义,尽管如此,它的登场仍然是一项重大突破。

  早在文明诞生之初,人类就知道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比如用木柴将水煮沸,或是借助风力推动船只,但他们完全不知道,上述能量该如何进行转换,比如该如何点燃木柴来让船移动。相反,他们只能通过一种低效的手段——把食物中摄取的能量,通过肌肉转化成人力,进而施加于目标——这种方式非常低效,而且受到了很多限制。

游民星空
纽科门蒸汽机的结构图,它在当时也被称为“矿工的救星”

  从希罗的发明中,明显展现出了一个趋势,人类开始探索能量的奥秘,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对当时人们的知识水平来说,要意识到现象背后的秘密还是太困难了,直到1000多年后,早年的种子才真正结出了果实:1705年,英国人纽科门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序曲。

  它起源于当年英国的矿井深处。随着人口膨胀,森林遭到砍伐,人们开始寻求将煤炭用作木柴的替代品。而当时,许多煤层都处于被淹水的地区,不仅导致开采效率低下,还诱发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矿难。这就要求发明一种能不停抽水的机械设备——于是诞生了蒸汽机。其原理是将压缩蒸汽导入一个圆筒型汽缸中,当内部的蒸汽凝固后,气缸中会呈现出近乎真空的状态,这时大气压就会带动活塞装置工作,不断抽出矿坑中的积水。

游民星空
在新的设计中,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的冷凝器,为其安装了压力计等零件,并整合了同期詹姆斯·皮卡德、威廉·默多克等工程师的成果,经过他的改进,不仅蒸汽机的效率提高了,而且变得更为安全和可操作

  由于需要对气缸不断加热和冷凝,这项设计的效率十分低下,但苏格兰人詹姆斯·瓦特很快改进了它,并将其效率提高了3倍。他的改良主要聚焦在优化蒸汽机的结构上,尤其是添加了压力计、计数器等零件,这些小规模改进被集合到一起,让蒸汽机变得更安全、高效和简洁。这种进步也让工程师们产生了进一步的想法:如果烧煤能能带动抽水机连续工作,那么,它也许还能用于建造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

游民星空
这幅画展现的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汽车”,它由法国工程师尼古拉·居纽发明,前方像梨一样的装置是它的锅炉。由于实际表现离预期相差甚远,它最终没有被法国军队采用

  事实上,早在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同时,法国陆军工程师尼古拉·居纽便造出了人类最早的汽车——在理想状态下,它可以搭载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牵引3吨重的大炮。但当时法国军队却没有采购这种车辆的意愿,因为在实验中,它的表现非常糟糕:比如,安装在车头的锅炉每15分钟就要重新点火,一辆原型车在出厂后还突然失控,径直撞向了兵工厂的墙壁。这种尴尬的画面,也影响了未来很长时间人们对汽车的第一印象——直到1895年,在竞速大赛中,观众还时常报以嘘声:“换一匹马上场吧!”因为参赛车辆时速大都只有15千米——这让比赛流程枯燥而无趣。

游民星空
奥托设计的内燃机,尽管已今天的标准看,它的外观和结构仍不失笨拙。晚年,奥托宣布任何人都有权无偿使用该设计专利,这促进了内燃机的发展

  但工程师们对上述嘲讽嗤之以鼻,其中最早的一位是德国人奥托,他是内燃机发明的先驱,这种机械比蒸汽机更轻巧,却能产生更强劲的动力。内燃机使用的是液体燃料,它们比煤炭和木柴更为高效。然而,在具体燃料的种类上,工程师们却陷入了争议中:一开始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酒精和松节油,而汽油和柴油只是微不足道的产品:它们很难运输,性价比也非常低下,因此只能被用作溶剂和灯油。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就曾这样抱怨说:“我宁可选择烧钱,也不会用汽油在屋子里取暖。”事实上,汽油和柴油成为主要燃料,要等到1870年、蒸汽机被用于钻井、以及大型油田被发现后。

游民星空
1890年代,沙俄境内巴库地区的一个油田,钻探技术的进步和大型油田的发现,使得柴油和汽油逐渐成了人类最重要的燃料

  它们取代了酒精、松节油和鲸油,并对煤炭的地位形成了有力挑战。这也导致了一种有趣的局面:1910年之前,在机动车的动力领域,实际是蒸汽机、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多方混战,其中,即使是有影响力的人物也一度举棋不定,比如后来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就一度更偏爱电动车,因为在他看来,电动车几乎不会产生噪音,而且也更加环保和清洁。但最终,内燃机还是胜出了,这要尤其感谢1885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的发明,他为发动机安装了化油器,通过化油器之后,汽油会变成喷雾在燃烧室中燃烧,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利用效率。若干年后,德国人迪塞尔开发了实用的柴油机。这些设备将充当未来坦克的动力核心。尽管如此,当年的工程师们仍然面临一个问题:作为进攻武器,坦克该如何迎接枪林弹雨?

游民星空
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内燃机已经变得非常轻巧,而动力则愈发强劲,这里展示的,是一部1910年代出品的航空引擎,其尺寸不到瓦特蒸汽机的十分之一,却能产生至少5倍于此的动力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地1专区

1 2 3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讲武堂:造一辆一战坦克 列强要点开哪些科技树?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6/20160828xtn_162_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