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B姬”首发,欢迎大家关注!
B哥丨文
在一个星期之前,我要说起Creative Assembly(简称CA)这个公司,可能大多数玩家还是一脸懵逼,但在《全面战争:三国》发售之后,这家公司突然变成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那么这个远在英国的游戏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其实这家公司的历史也不算短了,32年前Tim Ansell(提姆安塞尔)在伦敦南边的霍舍姆建立了CA,creative意思是创意,可见提姆安塞尔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创意至上。
如果时隔多年回头看,CA确实在大多数时候也做到了。
提姆一开始就是一个程序员,为PC和雅达利游戏机做游戏,直到成立了CA他才开始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
不过他运气不错,很快就不需要自己考虑应该做什么了,EA找上门来,表示需要他们来进行PC端游戏的移植工作。
虽然在此之前,提姆一直也是在做这件事,但EA的量级明显不一样,这也成为CA第一次在游戏圈发出声音的机会。
不过彼时的EA也没有现在这么大量级,1982年成立的它当时的主要产品还是体育类游戏,比如NFL和FIFA系列。
当时CA做的就是FIFA的移植工作,1994年,在一番尝试之后,他们将FIFA第一次移植到了PC上,利用的是当年还非常不成熟的CD-ROM技术。
但这还没完,他们还找来了资深解说Tony Gubba让他把声音录进游戏中,让玩家可以在玩游戏的时候实时匹配上专业的解说评论。
这个创举让现在的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体育类游戏中听到实时解说,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设定确实是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而在当时这样的创意确实惊艳了玩家,于是在之后的5年中,他们又移植了《世界杯橄榄球赛》《澳洲足球联盟杯赛》以及《板球世界杯》等等。
但这些都是体育类游戏,和策略游戏完全没关系。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当年我们完全看不出来自己有做历史类游戏的能力。”
但在这段时间里,提姆遇到了那个改变公司命运的男人——他的工作室总监麦克辛普森。
当然,那个时候的辛普森并不是全面战争系列的总设计师,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1999年,EA和CA的合作结束,这段时间CA攒了不少钱,也拿到了不少的资源,工作室从十几人迅速扩张到了200多人,并且开始野心勃勃地尝试新的游戏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