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鸽!《战地1》信鸽的真相竟然是?

最后的防线
2016-10-30 20:31:44 浏览:0 0

  1870年11月12日,两只气球在巴黎上空飞行。这些直径12米、高度相当于五层楼的飞行器的启程于风光旖旎的蒙马特尔高地,正在皎洁的月光下,飞过巴黎市郊错落有致的森林和乡村。

  仅凭上述画面,无疑会让很多人会产生浪漫的想象,但需要指出,这些气球执行的任务其实并不浪漫,这不只是因为其中填充的是危险的煤气,而且此时此刻,正值普法战争的最后阶段——由于法军在前线一败涂地,巴黎已被德军包围——而这些气球的任务就是穿越德国人的封锁,与迁至图尔的法国政府保持联络。

游民星空
反映当时巴黎市民用气球与外界联络的插画,尽管用尽了所有手段,但巴黎仍然未能击败普鲁士军队。在战败后,由于不满临时政府签署的停战协定,巴黎市内的民兵又发动了起义,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这次围困始于9月,由于解围部队遥遥无期,巴黎人只能凑出七只气球,从而勉强保持了巴黎与外界联络的通畅,这些气球每只能携带不到150千克信件,而传信过程又危险重重,按照历史学家们的记录,这些气球不仅要面对炮火威胁,或被狂风摧毁,而且只能“进行上下左右的不规则运动”——换句话说,即使其成功抵达包围圈外,返回巴黎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在11月12日升空的两部气球上,还专门搭载了一些“特殊乘客”——信鸽。一旦抵达包围圈外,它们将负责把回信带到城中。虽然在这两部气球中,一部在黎明时分被炮火击中,但另一部却侥幸顺利抵达,至于运送的信鸽则为巴黎传回了数千条消息。这些消息的字数被限制在20个词以内,用最新的技术印在火棉胶银片上,每张胶片的重量不超过百分之一盎司。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只鸽子可以携带4万份急件。在城内,这些信息将作为幻灯片投影在墙上,由文书抄写,再由邮局交到收信人手中——尽管效率相当低下,但除了信鸽,人们其实没有多少备用途径可选。

游民星空
被各种短消息写得密密麻麻的投影胶片,当时,发送一条这样的消息,邮政部门要向发信人收取5法郎的费用

  事实上,在无线电和电报尚未发明、而信使又无法出发时,信鸽便成了传递急件的唯一手段: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文明起源时,在《圣经》中,就有鸽子为诺亚方舟带回橄榄枝的记载;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古埃及人用它们传递尼罗河的洪水警报;在希腊-罗马时代,信鸽开始被广泛用于军事领域。在早期信鸽的使用者中,就包括了许多声名显赫的统帅,比如迦太基的汉尼拔和罗马的凯撒。在中世纪,鸽子被十字军战士从中东带回欧洲,经过断断续续几百年的演变,到1800年,欧洲已出现了使用信鸽的原始通信网络:它们当时传递的主要是股票行情和重要新闻,其中最繁忙的路线是从伦敦出发,横穿英吉利海峡,再到达法国和比利时。

游民星空
在《圣经》中,就有鸽子为诺亚带回橄榄枝的记载,科学告诉我们,这是由于鸽子与生俱来的归巢天赋

  事实上,鸽子之所以在当年的通信中举足轻重,主要是由于它们不同寻常的定位天赋,这种天赋背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鸽子视网膜内有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感受到微弱的地球磁场,其随后产生的信号会传递到鸽子的大脑中,为它们指引归巢的方向;另外,鸽子与生俱来还有一种习性,这就是喜欢在自己的巢内求偶和交配。科学家们猜测,由于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让信鸽们能不辞劳苦、从数百公里外返回巢穴。

游民星空
记者:请问你作为国家英雄,冒着枪林弹雨传递情报时,想的究竟是什么?
信鸽:当时我在前线1个月了,你不知道,我老婆身材超正的!那时我想的全都是回去和她来一发
记者:我##¥¥%……&*&**

  历史曾无数次证明,要想让动物的本能为人类所用,注定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另外,在极端状态下遭遇的干扰,更增加了信鸽执行任务时的变数和风险。在1870年的巴黎围城期间,共有302只鸽子被带上气球,但只有57只飞了回来。其中一大部分随着气球坠毁,剩下的则死于枪林弹雨、饥寒交迫以及德国人精心部署的猎鹰队。不过,在军队和政客们眼中,信鸽的表现仍然称得上可圈可点。

  事实上,除信鸽以外,当年传递信息的方法不外乎人工递送、光学信号(如信号旗或信号灯)和有线电报,它们的缺陷都非常显著:人工传递速度太慢;光学信号设备复杂;至于电报则要铺设大量的电线,另外,它们的传送距离都非常有限。相较之下,鸽子不仅能达到每小时近100公里的速度,而且更轻便灵活,可以将战况从前线直接传到后方的大本营中。

游民星空
法国画家皮埃尔·夏凡纳创作于1871年的、反映巴黎围城的油画“鸽子”,在画中,信鸽被描绘成了法国自由的象征

  然而,就在普法战争结束后,各国军队对信鸽的好奇很快变成了焦虑和狂热。因为他们几乎同时发现:别国正在努力建设信鸽通讯系统,但自己的准备工作却几乎为零。在19世纪末的军队杂志上,反映这种心态的文章屡见不鲜——而它们的结构和思路往往非常接近。

  按照一位历史学家不乏幽默的归纳,这些文章的开头会先列举信鸽的悠久历史,比如说《圣经》中的相关记录,以及古代希腊人的使用(就像本文开头那样);随后,作者开始列举一些中小国家信鸽通讯的发展现状,比如一位“比利时信鸽专家”写出了数十页的报告;“著名的西班牙工程师”则在比利牛斯山脚下搭建了最新的鸽棚;而文章的最后则通常是对本国现状的担忧:“我们还要等多久?才能建立与别国势均力敌的信鸽通讯网?”——在如此频繁的关切中,到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鸽通讯系统。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战地1专区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人点赞
0人订阅
来到这里,读懂历史,品味游戏。
厉害了!我的鸽!《战地1》信鸽的真相竟然是?https://imgs.gamersky.com/pic/2016/20161029xtn_162_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