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大鼻角龙
展开大鼻角龙是白垩纪末期生活在美国南部的植食恐龙一属,体长可达 7.6 米,体重超过 1.5 吨,学名原意为“大鼻子、脸上有角”,指其头骨中突出的状似三角龙的两根大角以及独特的钝状鼻部。
大鼻角龙是最近期发现的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在 2006 年发现于犹他州的凯佩罗维兹组地层,由地质学家艾瑞克·卡尔·隆德发掘出包含部分头骨与数块脊椎在内的大量骨骼。2013 年,这一属恐龙经正式分类被命名为大鼻角龙。
根据化石发现显示,大鼻角龙生活于约七千五百万年前的北美洲,并且栖息在西部内陆海道沿岸附近,与许多其他恐龙共存,包括甲龙、鸭嘴龙、霸王龙,以及鳄目与海龟等海生爬虫类动物,此时期的潮湿气候可提供丰富的植物作为大鼻角龙的食物。
年代:白垩纪末期
科:角龙科
属:大鼻角龙
高度:3.4M
长度:7.6M
重量:1.7T
饮食:地面古植物
恐龙蛋单批数量:2 - 4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侏罗纪世界:进化3专区
责任编辑:XingY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