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野蛮盗龙
展开野蛮盗龙是驰龙科的一种肉食性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它们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意为“野蛮的抢夺者”,取自其锯齿状的牙齿,这是捕杀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等猎物的利器。该属是国际遗传技术公司的“特制恐龙”之一,有多种肤色。它们可以长到大约 4 米长,而且培育出了矫健的身躯、相当高的智商和强有力的大爪子,是迅捷高效的捕猎者。
1995 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当地人韦恩·马歇尔在马蹄峡谷组地层发现了一组牙齿和颌骨碎片,这是第一批野蛮盗龙的遗骸。这些标本直到 2004 年才得到正式描述,当时古生物学家菲利普·J.柯里和大卫·瓦瑞奇欧将其命名为野蛮盗龙。直到今天,1995 年发现的化石依然是野蛮盗龙唯一的标本。
野蛮盗龙生活在大约六千八百五十万年前的阿尔伯塔省,栖息地是泛滥平原和沼泽一带,并与阿尔伯塔龙、似鸟龙和恐爪龙等多种恐龙毗邻而居。
年代:白垩纪末期
科:驰龙科
属:野蛮盗龙
高度:2M
长度:3.9M
重量:226Kg
饮食:肉食恐龙,活饵
恐龙蛋单批数量:3 - 4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侏罗纪世界:进化3专区
责任编辑:XingY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