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副栉龙
展开副栉龙是原生于北美洲的植食鸭嘴龙,以头部后方伸出的独特头冠闻名,这种特别的冠部也是其命名由来,学名原意为“近乎有顶饰的蜥蜴”。副栉龙体长可达约 7.5 米,虽然通常以四脚行走,但需要奔跑或取得高处食物时也可以两脚站立。
第一具副栉龙发现于 1920 年,由威廉·帕克斯带领的一队古生物学家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发现一具头骨与不完整的骨骼。隔年于新墨西哥州有另一具头骨部分出土,往后的 100 年间,还有更多副栉龙的标本出土。
副栉龙遗骸的发现地遍布美国西部、加拿大,甚至远到亚洲。这一属恐龙可追溯至约七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时属于季节性气候,但整体还算温暖,副栉龙居住在河边与泛滥平原和沼泽附近,并与其他恐龙共同生活,包括尖角龙、戟龙和包头龙。
年代:白垩纪末期
科:鸭嘴龙科
属:副栉龙
高度:3M
长度:7.5M
重量:2.6T
饮食:地面古植物
恐龙蛋单批数量:2 - 5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侏罗纪世界:进化3专区
责任编辑:XingY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