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游民星空 >> 新闻中心 >> 话题评论 >> 正文

游民讲武堂:堑壕里的死神 机枪简史

2014-09-12 20:13:20 来源:游民星空[原创] 作者:最后的防线 编辑:最后的防线 浏览:loading

三、前线绞肉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士兵们欢呼着奔向战场,坚信冬天到来前就能回家,但他们错了。在战争的第一年,各方阵亡人数就突破了60万,其中机枪包办了其中的80%。总之,施虐者成了受虐者。在接下来的几年,机枪的轰鸣此起彼伏,一个亲历过前线作战的英国士兵写道:“我向前进,我们在一个像毁坏的蜂巢般的地面上来来往往,我这一波被击溃了,第二波涌上来也被击溃了,然后第三波像前两波一样被击溃了,第四波慌张地撞上了其它攻击波的幸存者。”他是在描述1916年7月1日的索姆河之战,头一小时,很可能是头几分钟,就有21000名士兵死亡,许多连队在顷刻之间报销,而在第一天里,就至少有60000名士兵丧命。

游民星空
一张非常著名的一战照片,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期间,两名英军机枪手在操纵他们的维克斯MK.I机枪,由于连续发射,其弹带在镜头下已显得模糊。注意这两名射手都佩戴了简陋的防毒面具,同时右侧的主射手还穿了一件带皮制垫肩的军服。

  此前,将军们这样向士兵许诺,只要凭“坚定的决心”和“超凡的勇气”,他们就一定能赢,但今天看来,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煽动,因为在战场上,和想象的完全相反,机枪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索姆河畔的7月1日,仅120挺机枪便让士兵成了沙场上的配角。当这60000人的勇气、希望、进取心被几十万发子弹无情打碎时,战争就永远不可能受主观意志的支配,或成为英雄主义的史诗。

  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因为机枪而残酷,尽管很少有人注意到,机枪只是战争的硬件,是工具,是次要的杀人机制,而真正关键的因素是深藏不露的,它们充当了世界大战的软件包和驱动程序:现代法律体系孕育出兵役法和动员法,它培训出操纵机枪的专业人员,同时用少年和大叔补充着被射杀的炮灰;保证这些法律履行的机构是现代官僚系统的衍生品;配套的弹药来自工业流水线;近代的军事指挥体系则决定了这些杀人工具的部署。同时,以上要素又合乎逻辑地彼此联系起来,最终结果是让军事学变成了数学,当年,将军们的决策遵照的实际按以下的套路进行:“是进行一场进攻战,并被机枪射杀10万人,还是组织防御,并被炮弹打死6万人?”就这样,人沦为了数字。

游民星空
一战期间,准备向德军发动冲锋的英国步兵,注意最右侧的士兵已经被一颗飞来的机枪子弹打中。

游民星空
在西线,一个德军机枪组正在向逼近的协约国士兵还击,注意他们使用的是一挺MG-08/15,它是马克沁重机枪的轻量化版本,同时也是轻机枪的前身。

  不过,机枪和它主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仍然有许多理由让人怀念,因为那时机枪杀害的只是全副武装的军人,而不是手无寸铁的平民。政客们也没有炮制出敌国的妇孺和敌军士兵一样危险的说法,或者捏造出有必要将这些人赶尽杀绝的理论。它的本质是无情的,但双方却装作是克制的,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机枪和它代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令人厌恶的残暴,但在我们现代人眼中,这些充其量是屏幕上的一小块瑕疵。

游民星空
1930年代,一个苏联红军机枪班在训练场合影,他们使用的马克沁机枪仍是内战和一战时期的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新枪型号众多,但其中却少有革命性的改进。

  一句话:机关枪,它的发明,它的制造,它的演进,它的杀戮,实际上是现代化进程的产品。当一战结束,各国陷入萧条,它也自然进入了发展的低谷期。毕竟,战争已经喂饱了军火商,当瓜分完战利品之后,他们便满意地相互告别了,同时滞销的产品则被倾销到了亚非拉美,开发下一代产品是毫无意义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更多 分享次数:
站内搜索
关于本站 | 网站招聘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优酷空间
Copyright©2003-2015 GamerSk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游民星空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890号-1 冀ICP证B2-20130083 冀网文[2013]0591-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