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石髓翡翠塔
展开石髓翡翠塔
所谓“石髓”,目前来看,很像是魏晋时期吃药文化的一种延伸。今人考证,石髓应当等同于“石钟乳”,就是自然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物。
当然啦,为了美化它的价值,古诗词和记载之中大多数将其描述为神仙佳肴,也用其入药。比如说《本草纲目》对石钟乳就有详细的记载,可治劳累久咳、急喘不停、吐血损肺、冷泄水止等症。
石髓在细分类目中是石钟乳的上品,其味“重而有力,煎之似盐花,喷起皎洁如霜,是真所谓石髓,久服肥健,以酿酒尤宜,功过钟乳。”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讲到:魏晋名士喜欢服药修仙,其中便以“五石散”为代表,研究《老子》《易经》的何晏就是吃这个的祖师爷,同时还有竹林七贤等等,一时间蔚然成风,《抱朴子》、《黄庭经征验》、《晋书》中对此亦有记载。
因此,在宋朝,“石髓羹”也成了一道名菜,被写在《东京梦华录 食店》的记录里,大概是借个神仙的名头,讨个吉利。
至于说“翡翠”,就需要说到它的原料“玉芦笋”。我们的吃货祖先,对于芦笋的食用记载一点不亚于其他著名的菜肴。譬如一个微小的例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耳熟能详的诗句里,看起来讲的是风景,其实从头到尾都是说吃——这里讲到的“芦芽”就是指幼嫩的芦笋,毕竟赋诗的苏东坡先生自己就是留名青史的大吃货嘛。
同时期的欧阳修则更进一步:“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具体说到了芦笋的烹制方法,是与鲥鱼同炖。
但是游戏中的“石髓翡翠塔”乃是一道素菜,那么大概就不会和鲈鱼发生关系了。芦笋其味清香脆嫩、润滑鲜美,适合各种调理,用以作羹汤尤为上佳。
因此,“石髓翡翠塔”大概就是今天的“竹荪扒芦笋”,取石钟乳之色白以形容竹荪,以同制的芦笋垒成塔状,以其鲜绿比作翡翠,两者同为石中至宝,又是同出天然,可称上乘佳品。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太吾绘卷专区
责任编辑: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