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星空 > 攻略秘籍 > 资料 > 正文

《刺客信条枭雄》维多利亚时代历史背景解析

2017-07-22 18:02:00 来源:游民星空[投稿] 作者:rdyh88 我要投稿

第7页:序列8-同床异梦

展开

序列8

同床异梦


视频原址:点击进入

莱斯特广场:

游民星空

  莱斯特广场与南面的特拉法加广场相距约300米。广场东面是查令十字街。

  这条街区从1670年代开始发展,一开始是上流社会人士居住的区域,莱斯特大宅曾成为威尔斯亲王弗雷德里克王子的府第。在1780年代,莱斯特大宅变成了一所展览大自然奥秘的博物馆。19世纪,包括阿罕布拉剧场在内的一些剧场都在莱斯特广场周边,使莱斯特广场逐渐成为了娱乐场所的聚集地。

  广场的中间是一个小公园,公园中央矗立著莎士比亚的铜像。

伦敦皮卡迪利广场:

游民星空

  伦敦皮卡迪利广场是一个娱乐中枢,开始于1819年。这个热闹的十字路口区以“爱神”丘比特的雕像为中心,他单足挺立着。因为这个雕像是1893年安放在广场的,所以游戏中还没有。

  皮卡迪利源于17世纪的英国。当时的一名裁缝因为制作销售一种很流行的皮卡迪利衣领,而逐渐发家。从此之后,皮卡迪利(Piccadilly)这个词在整个英国甚至是世界上开始有名。

  Piccadilly拆开来就是pick a dilly,意思就是选个妓女。所以20世纪这里是夜间性行为最丰富的地方,是男女相互勾搭的中心,最容易发生一夜情。

特拉法尔加广场:

游民星空

  坐落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尔加广场,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最大胜利。1803年小皮特又和俄国、瑞典、奥地利和那不勒斯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组建一支庞大的海军,就为了打败称雄海洋的英国人。而这场战争的英国人心中的英雄就是这座雕塑—军神纳尔逊将军。这个人他是帆船时代英国最著名的海军将领,而且还很擅长打以弱胜强的海战。1797年英国和西班牙舰队在圣文特森打了一仗,也就是圣文森特角海战,处于劣势的英国海军成功翻盘。1798年在尼罗河口海战,纳尔逊的舰队突袭了停在埃及阿布基尔湾的法国舰队,只有两艘法国军舰逃出来。1801 年哥本哈根战役,又重创了丹麦。

  1803年,纳尔逊出任地中海舰队的司令,他再次与宿敌维尔纳夫率领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相遇。虽然当时维尔纳夫麾下的战列舰33艘,火炮2600多门,海军官兵2万多,看上去比地中海舰队要强,因为纳尔逊手下战列舰27艘,火炮2100多门,海军官兵1.6万人。但是在官兵素质、炮击技术、指挥水平等方面地中海舰队处于绝对优势。纳尔逊手下的士兵平均2分钟就能发射3炮,而且能够非常准确地砸中目标的头;法西的联合舰队的士兵只能在5分钟打出3炮,准确性就不能保证了。

  当时的舰队都是木体结构的巨大战列舰,船壳包上铜皮,依靠船上的风帆获得动力。通常有2-4层甲板,装有64-120门的加农火炮。

  直到 1805年10月21日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指挥的英国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港海面遭遇,具体情形就不说了,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最后特拉法尔加海战以地中海联合舰队的胜利而告终,虽然惨烈取胜,但是独眼独臂巨人纳尔逊在战役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颗子弹射中他的胸部,永远地留在了他的脊椎骨上。特拉法尔加海战打破了拿破仑进攻不列颠群岛的计划,也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是一场有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纳尔逊将军雕像 高5.3米,安放在56米的巨型石柱上面。柱底四周是四只巨型铜狮,柱基四周是纪念拿破仑战争各次战役的浮雕,据说都是用海战中缴获的铜炮铸成的。

消防车:

游民星空

  有记载的世界第一辆消防车,是做金属工艺品的手艺人安特尼·布拉特纳制造的。他在1518年受德国奥格斯堡市的委托来制造这种车。这辆消防车是将杠杆式的大型水泵装在了车子,它的动力则是马匹。

  1666年,英国伦敦发生了一场火灾,大火整整烧了4天,烧毁了包括著名的圣保罗教堂在内的1300座房屋,一些中世纪的建筑物在这场火灾中一扫而光。人们开始重视城市的消防工作。不久,英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手摇水泵消防车,并且用上了水龙带来灭火。

  1721年,英国的理查德·涅夏姆发明了比软输水管效率更高的、有车轮的灭火机。这种灭火机需要有手握把柄灭火的人和蹬踏板驱动泵筒的人共同操作,才能连续喷射出水流灭火。当然,这种灭火机也是安装在马车上。

  英国的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不久,蒸汽机也被应用在消防中。以蒸汽机作动力的消防车是1829年在伦敦出现的,发明人是蒸汽机工程师约翰·布雷斯韦特。但这种车仍然要由马匹牵引,后部装有一台以煤为燃料、装有一根软水龙带、用10马力双缸蒸汽机驱动的消防水泵。

  因为感染瘟疫而紧闭的门前放置红色十字架,伦敦的消防员穿红色夹克,或者猩红色制服,1666年的大火使得伦敦土里面有一层鲜红色的氧化铁。皇家交易所、市政厅、国会大厦、伦敦桥都发生过火灾。1833-1841共有5000多起,每年平均556,两天三起。

  一世纪,就有伦敦值夜人或者水桶小子巡逻。到了11世纪,教堂会敲钟作为预警,在较大的屋子外会有放盛满水的木桶。12世纪关于如何灭火就有了复杂的规定。来到15世纪,规定每一个新的治安官和市府参事就职的一个月里面必须要造十二个新皮桶,以备灭火之需,简陋的木桶变成了某种冲洗器或者是喷射器,然后又变成了水泵,消防员们还会喊号子:“嗨嗨嗨!”。17世纪早期,出 现了机械式灭火机器,这种带驱动的机器,需要十个人的劳动力,可以抽取的水相当于“超过500人拿着水桶和大勺所浇”的这么多。最早的火灾保险公司叫太阳公司,这名字显而易见,是在大火灾之后应运而生,可能火灾发生的情形火焰就像太阳一样照耀到街道上吧。这样一种多次发生火灾的城市会让伦敦人非常有警觉性,以至于19世纪发生火灾时觉得都是习以为常并且迅速采取行动。

  逐渐地,火警的呐喊演化为手摇铃,再后来被电动铃取代。然后出现了报警器,又被一种复杂的报警系统替代。最早的消防员都是盛装出行,穿着蓝色外套,袖口镶着金边,穿着黑色马裤、白袜,佩戴徽章,有点气派。

马车:

游民星空

  靠左行驶的习惯可追溯至古希腊、古埃及和古罗马时代,反正就是人们会佩带刀剑出行的时代,那个时候走在路上十分危险,随时可能遭到别人的拦路抢劫和突袭。有一段是这样叙述的当时路上的强盗:“他十分地嚣张,把马拽来拉去,但凡有人靠近,就拿双手乱捅乱打,好似在打手枪,嘴里叫着呸”。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习惯使用右手,如果靠左行驶,执矛的骑士、佩刀乡绅或者农夫,每个人都得随时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这意味着靠左行驶能方便自己还击,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攻击而毫无还手之力。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受到来自行人的攻击。而且不光如此,他们还习惯成群结党,以便互相照应,一路上敲响铃铛,夜里也会雇小男孩持火炬照明。

  1773年英国政府引进了《普通公路法》,鼓励骑马者、马车夫和去集市贩卖蔬菜的佩刀行人要靠左行驶。而之后1835年实施的《公路法》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所以靠左行驶就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明文规定。

  在17世纪初,伦敦和巴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出租马车,叫做hackney carriage。这种马车由两匹马拉动,车厢内只能坐两个人,也就是现在计程车的原型。直到今天,伦敦的黑色计程车依然会被称为hackney carriage。

  后来就是上一期提到的,出现了由三匹马拉动、能够乘坐16名乘客的公共马车(omnibus)。 1829年,该马车的制造商乔治·史利伯利用这种马车在伦敦运营一条公共马车线路,还将马车设计出上下两层,可以乘坐20人,是今天英国双层大巴的雏形。一直到19世纪,马车都是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

马路:

游民星空

  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从前那种“人走出来的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以他名字命名,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另一种说法:在上海,最早来外滩的多是洋人,或许是他们富有冒险精神,或许是无聊想找些娱乐项目做做,每日下午3点以后,到洋行楼群后的大片泥滩,这一段长500米的跑马小道赛马或者跑马,而这条路就是南京路的前身。因为当时总看见洋人在上面跑马,故而当时上海人就以其音译,俗称其为“马路”。

  (部分内容参考《伦敦传》、《英国人为啥靠左行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百度百科等)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刺客信条:枭雄专区

责任编辑:Agent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游民星空APP
随手浏览游戏攻略
code
单机游戏下载
休闲娱乐
综合热点资讯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